4月2日下午,金融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钱利安率队前往萧山农商银行总行,开展校银合作交流活动,旨在探索金融职业教育与行业需求深度对接的新路径。萧山农商银行监事长周建国、人力资源部总经理黄斐等行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我院目前就职于该行的优秀校友赵素丽、盛荣参与座谈。
在萧山农商银行党建行史馆,学院领导通过实物展示、图文资料和多媒体演示,深入了解该行“党建引领、文化强基”的发展脉络。从早期信用社时期的艰苦创业,到现代化商业银行转型的关键节点,再到近年来在普惠金融、数字金融领域的创新实践,行史馆内陈列的数百件珍贵史料生动展现了萧山农商银行的发展历程。这一历程不仅是萧山农商银行自身成长的缩影,更是中国金融行业从传统到现代、从单一到多元的深刻变迁。
座谈会上,学院党总支书记钱利安从学院师资队伍、专业设置、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人才培养与党建品牌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并表达了对校银深度合作的殷切期待。他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加强校银联动,推动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为学院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和学生培养创造更多机遇,同时也希望以学院自身优势和特色,更好助力新时代银行等金融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萧山农商银行监事长周建国表示,金融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校银双方的共同努力,他希望双方能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与交流。
随后,银行人力资源总经理黄斐详细介绍了萧山农商银行近年来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及其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他指出,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金融业务正在经历深刻变革,银行对复合型、实战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当前校银合作已覆盖人才招聘、培训体系构建、实习基地建设等多个维度,但仍存在培养链条前移不足、岗位认知偏差等问题。黄斐强调,将来银行将更加注重与高校的深度合作,通过联合课程开发、实践项目共建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战能力。
金融管理学院学术院长蒋岳祥就校银双方开展科研合作、师资培养与提升、开展学生职业认知教育等方面进行建议,希望通过双方的合作,提升学院的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副院长凌海波重点介绍了学院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招生情况。他表示,学院通过“岗位即课堂”模式,让学生在大三学年即可参与真实业务操作,在校园中完成职场身份转变,毕业时已具备准员工素养。这种模式不仅缩短了学生从校园到职场的适应期,还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凌海波还提到,学院近年来积极探索与行业领军企业的合作机会,通过共建实习基地、联合培养计划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路径。
针对学生目前存在的“学历提升”与“岗位认知”等情况,双方展开深入讨论。双方一致认为应积极创新育人方法,借助优秀校友力量,打造校企实践合作基地,尝试构建人才服务体系。通过定期举办行业讲座、校友分享会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动态,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同时,组建“金融工匠班”,以项目驱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和职业素养,为金融行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此次校企合作交流活动不仅为学院和银行搭建了沟通的桥梁,也为金融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通过校银深度协同,学院以金融职业教育为突破口,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的新模式。希望未来学院进一步深化与萧山农商银行的合作,通过共建实训基地、联合研发课程、开展师资互聘等方式,打造校银合作的典范,为新时代金融行业输送更多“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质人才。
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林艳琼,学院两办主任及学院教师代表参加此次交流会。
沈嘉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