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管理学院
招生就业
就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招生就业  就业信息
学院副院长吴胜教授为金融系教师作金融人才需求形势讲座
时间:2014-05-08    浏览数:1492
 

及时把握金融人才需求  准确定位促学生优质就业

——学院副院长吴胜教授为金融系教师作金融人才需求形势讲座

 

学生的就业工作是学院的中心工作,也是我们金融系工作的首要任务。学生就业工作一直以来得到学院领导和全体教师的高度重视,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优质就业始终是学院领导和教师们所最关心的大事。为此学院领导与教师在每年的4、5月份要进行走企业、访校友活动,以及时准确把握金融行业人才需求形势及动态,为学生的就业和学校的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提供最新、最有效、最可靠的信息。

5月7日下午,学院副院长吴胜教授正是带着前段时间走访全省金融企业和校友后的信息来及时给我们金融系教师作金融行业人才需求形势讲座的,再次体现了学院领导对学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讲座由系主任赵国忻主持。合作发展处处长郁国培、金融系领导、专业主任、教研室主任及全体辅导员、教师在系会议室8218聆听讲座。

从全国范围来讲2014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27万人,大学生就业人数上较充足,就业总体形势面临趋紧的态势。针对以上总的大学生就业趋势,根据高职类大学生的实际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吴院长首先根据调研情况并结合金融理论研究,从宏观方面分析了高职类金融人才就业发展所面临的几个制约因素:1.相关金融企业对人才学历层次的政策瓶颈制约。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且近年来金融业人才总体供过于求,使得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及交通银行对新员工的学历趋向高层次,其余金融机构对人才需求也呈现这种态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2.经济、金融环境的制约影响。由于目前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经济社会转型的阵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和质量,从而也给金融企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导致整个金融行业发展速度减缓、规模扩张受阻,职业人才需求减少;3.银行业务流程的改变,使得金融企业用人需求量降低。由于金融外包业务的兴起,使得银行的后台业务及技术性强的业务均采用外包的形式来完成,减少了传统人工操作环节,影响操作类员工的就业;4.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使实体金融企业实体网点缩减。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和经营方式,给了传统金融实体企业以较大的冲击,也给金融企业的用工带来影响;5.金融企业为节约成本,ATM机、网上银行等的开发和运用,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而导致人工使用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大学生的就业岗位。

尽管金融业态出现了新的趋势,金融企业用人要求了有新的变化,但吴院长认为从实地调研的情况来看,金融企业普遍认为高职类金融专业大学生有安心工作、踏实肯干、专业技能水平高、动手能力强、有礼貌等优点,对农村信用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金融单位来讲还是受欢迎的,且从当前金融企业在编正式员工和派遣员工的比例来看,还有较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的。从现在金融工作的发展趋向、就业岗位的需要,作为专业教师要看得清楚形势,对所教的学生在就业岗位上要有准确的定位,在培养目标上要体现高职大学生的特长、亮点。为此,吴院长认为我们师生在金融专业准备上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1.坚持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并且要达到高技能水平,体现专业性、职业性,要教育年青学子要有学习理想,要敢于把压力化作学习动力;2.加强综合素质的提升和职业礼仪的培训,教育学生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过硬的职业素养、认真严谨的职业态度及善于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要学生有礼貌,教会懂得做人;3.做好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工作。要求教师们能根据金融新业态的发展趋势,按照金融企业用人的实际情况加强研究,进行改革并做好及时调整,使得学生在校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本领,练就更强的技能且更能贴近职业的需要,工作岗位的需要,为今后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面对复杂转型的经济社会及快速多变的金融业态,吴院长认为只要我们师生共同努力,潜心思考、用心研究、及时应对,准确定位,真抓实干,定能使学生顺利就业、优质就业,续创“金融黄埔”的辉煌! 

    通过讲座使教师们了解了我省最新的金融人才需求状况,也为我系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整指明了方向,更明确了今后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的目标。

校址:浙江杭州下沙高教园东区学源街118号    ©2013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金融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浙ICP备110363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