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管理学院
专业建设
金融特色专业
当前位置:首页  专业建设  金融特色专业
农村金融专业简介
时间:2013-11-07    浏览数:4638

 


一、专业设置背景

    2006年,党中央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县域经济进入大发展时期。发展县域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金融支持,同时将推动县域农村金融业发展,客观上需要培养大量基层一线农村金融职业人才。2003年8月开始的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给农村金融业注入了活力,2006年放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条件及2008年小额贷款公司在全国范围的试点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县域农村金融业的大发展。

    近年来,农村金融改革成效逐渐显现,随之而来的机构数量扩张和员工更替对基层一线农村金融职业人才产生大量需求。县域经济建设将在很长一段时间推动农村金融业的持续发展,培养基层一线农村金融职业人才应是金融高职院校的紧迫任务。在此背景下,我校于2006年设置农村合作金融专业(2016年专业目录调整为农村金融专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贯彻《纲要》精神,应根据自身特点,准确定位,切实做好涉农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既能实现学生顺利优质就业,又能实现办学市场有效扩展。农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是基层一线农村金融职业人才,既具体体现了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也贯彻落实了《纲要》精神,农村金融专业建设与发展具有优越的现实背景。

二、专业培养目标

    农村金融专业是基于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和县域金融发展对一线岗位金融职业人才的广泛需求而开设的高职金融类专业。本专业根据小微金融和县域金融对基层一线人才的规格要求,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和业务知识,具备较好金融职业素养、较高金融职业技能和较强岗位胜任能力,能从事综合柜员、小微贷客户经理、大堂经理等客户服务和业务营销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金融职业人才。

三、专业建设特色

    本专业为浙江省特色专业;专业定位契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要求和县域金融发展态势,适应普惠金融、小微金融、绿色金融发展对基层一线岗位人才的需求,就业市场广阔;本专业以小微金融学院和浙江农村合作金融学院为平台,与地方金融机构深度合作,为人才培养提供优越条件;本专业学生的金融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高、技能水平突出、岗位胜任能力强,广受用人单位欢迎。

四、专业核心课程

    小额信贷实务、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银行会计实务、金融职业技能、金融服务营销、金融服务礼仪、证券投资实务、个人理财、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现代金融概论、农村金融基础、三农经济、农村金融风险与合规。

五、专业就业趋向

    主要面向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各类商业银行的县域支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县域金融机构从事综合柜员、小微贷客户经理、大堂经理等岗位的客户服务和业务营销工作。

六、专业建设成效

    经过10年的专业建设,农村金融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师队伍、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等方面渐趋完善,已具有扎实的专业人才培养基础能力,人才培养的岗位目标明确,专业特色鲜明。《面向“三农” 并举并重培养应用型农村金融人才的机制建设》获浙江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截止2016年6月,已优质毕业7届毕业生,就业率98%以上,且主要面向县域地区,银行等县域涉农金融机构就业比重在60%以上。专业毕业生已形成职业技能水平高、从业资格证获取率高、专业知识扎实、岗位胜任能力强的良好口碑。

    本专业学生已连续3届(2014-2016年)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大学生银行综合业务技能大赛并获得团体冠军和多项第1名,连续多届参加“江苏银行杯”职业技能联谊赛获得优异成绩,多项成果参加省挑战杯竞赛并获奖。此外,专业学生在省级及以上体育、舞蹈、茶艺等赛事中均获得佳绩。

    农金专业将着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双师素质,推进专业特色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实践教学,增强校内实训基地功能,完善校外实习基地网络,从金融职业素养、金融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证书三方面打造学生核心竞争力。

    更多专业人才培养信息,请关注浙金院农村金融专业微信公众号。

   


校址:浙江杭州下沙高教园东区学源街118号    ©2013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金融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浙ICP备11036364号